漳州台联会长:活化涉台文物 唤醒迁台共同记忆******
中新社漳州1月2日电 (记者 张金川)“在当前两岸关系背景下,我们不能让涉台历史静默、黯然,应该讲好漳台故事。”福建漳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方丽云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让涉台资源充分活化,唤醒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少年的根脉意识、祖地意识。
当天上午,漳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方丽云在大会书面发言中指出,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漳州与台湾无法割断的联系。“漳台的渊源关系渐渐以族谱、家书等文献和文物古迹的方式沉淀下来,是维系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
方丽云称,当前,族谱、书信、老照片等“迁台记忆”的征集工作已在福建全省展开,漳州市涉台文物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官方数据显示,该市现有涉台文物306处,重点涉台文物88处,为福建省之最。
但目前漳州市涉台文物研究水平较低,对涉台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展示和传播不足;同时,反映海峡两岸历史渊源的文献资料和生产生活实物资料消逝速度加快,抢救和征集工作十分紧迫。对此,方丽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做好涉台文物保护利用的宣传、研究和规划编制。设立并启动“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重点保护一批祖籍在漳州的台湾同胞的祖祠、祖居和历史文化村镇。同时,有计划地深入挖掘和保护反映两岸渊源的文化、习俗、传统工艺、传统产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是以历史文化名城效应开辟涉台文物交流窗口,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带动涉台文物古迹的开发利用。
三是有重点地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举办专题性展览。进一步整合漳州市目前众多能反映两岸关系,尤其是漳台关系的专题博物馆等资源,积极探索更具时代性、趣味性、参与性的展示方式。
四是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文物史迹和历史名人优势,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加强两岸交流互访,将学术研究与现实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漳台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学术的繁荣。(完)
访谈|泰森食品中国区副总裁:我们与进博会“共同进化”******
(第五届进博会)访谈|泰森食品中国区副总裁:我们与进博会“共同进化”
中新社上海11月4日电 题:访谈|泰森食品中国区副总裁:我们与进博会“共同进化”
作者 高志苗
在泰森食品展区,积木沙盘里“泰森号”货船从美国出发,载满牛肉原料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即将召开,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企业在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泰森食品用积木沙盘还原了进口加工全链路,并且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沉浸式体验泰森智慧工厂。
“我们每年都通过进博会感受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近年来持续优化的国际营商环境。总的来说,我们把进博会当作重要的年度沟通平台,展示自己的同时也接受市场、行业和消费者的反馈。”泰森食品中国区副总裁陆悦飞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连续三年参展,泰森食品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展示产品,更多的是传递理念。“我们所倡导的是有‘共生’意义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陆悦飞说,“这样既有助于让中国消费者获得更多元化的选择,也能够借助进博会的‘窗口效应’让国内消费者了解泰森更多的海外产品,有效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泰森食品和进博会“共成长”。2020年,首次参加进博会的泰森食品将泰森中国地区总部签约落户上海;2021年,在第四届进博会上泰森中国宣布进入数字化转型元年。
“今年,我们的数字化转型有了阶段性成果,首个泰森中国智慧工厂已竣工投产,我们通过AR技术将智慧工厂车间搬到进博会现场。期待围绕进博会这个大IP,通过丰富的活动连接上下游伙伴,让他们参与到进博会这个大主题中,真正将进博会从6天展期延伸到365天,让我们的进口产品能够买得到、进得来、卖得出,我们与进博会共创共生,共同进化。”陆悦飞说。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泰森食品早在2001年便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泰森食品在中国拥有三家研发中心、七大加工厂、数十家养殖农场,提供鸡、猪、牛肉全品类食品综合解决方案,深耕中国是泰森食品始终的选择。
从一片荒地到智慧工厂拔地而起,日前,泰森食品用10个月的时间建成了首个泰森中国智慧工厂。“我们用行动说明在华发展的信心,刚刚建成的日照智慧化工厂投资了3000多万美金,南通、湖北的智慧工厂也正在加紧建设。速度背后都是因为看好市场,希望在这个地方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先行一步的泰森中国也在整个集团树立了“数字化转型样板”。“综合来看,中国区的数字化转型进展在整个集团的地位是突出的。我们有很棒的合作伙伴、团队,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供应商、软件硬件的解决方案都非常多。是国家红利、企业战略以及团队执行使得我们领先。”
陆悦飞表示,未来,泰森食品将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和销售,致力于用安全、健康、优质的高蛋白产品,丰富中国消费者的餐桌,改善中国消费者的健康饮食结构。(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